前言

懒加载是一种网页性能优化的方式,它能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。就比如说图片,图片一直是影响网页性能的主要元凶,现在一张图片超过几兆已经是很经常的事了。如果每次进入页面就请求所有的图片资源,那么可能等图片加载出来用户也早就走了。所以,我们需要懒加载,进入页面的时候,只请求可视区域的图片资源。

总结出来就两个点:

  • 全部加载的话会影响用户体验
  • 浪费用户的流量,有些用户并不像全部看完,全部加载会耗费大量流量

实现方式

1、html 实现

最简单的实现方式是给 img 标签加上 loading=“lazy”,比如

<img src="./example.jpg" loading="lazy">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2、js实现原理

我们通过js监听页面的滚动也能实现。

使用js实现的原理主要是判断当前图片是否到了可视区域:

  • 拿到所有的图片 dom 。
  • 遍历每个图片判断当前图片是否到了可视区范围内。
  • 如果到了就设置图片的 src 属性。
  • 绑定 window 的 scroll 事件,对其进行事件监听。
    在页面初始化的时候,图片的src实际上是放在data-src属性上的,当元素处于可视范围内的时候,就把data-src赋值给src属性,完成图片加载。

下面展示一个demo:

<html lang="en">
  <head>
    <meta charset="UTF-8" />
    <title>Lazyload</title>
    <style>
      img {
        display: block;
        margin-bottom: 50px;
        height: 200px;
        width: 400px;
      }
    </style>
  </head>
  <body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1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2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3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4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5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6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7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8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9.jpg" />
    <img src="./img/default.png" data-src="./img/10.jpg" />
  </body>
</html>

先获取所有图片的 dom,通过 document.body.clientHeight 获取可视区高度,再使用 element.getBoundingClientRect() API 直接得到元素相对浏览的 top 值, 遍历每个图片判断当前图片是否到了可视区范围内。代码如下:

function lazyload() {
  let viewHeight = document.body.clientHeight //获取可视区高度
  let imgs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'img[data-src]')
  imgs.forEach((item, index) => {
    if (item.dataset.src === '') return

    // 用于获得页面中某个元素的左,上,右和下分别相对浏览器视窗的位置
    let rect = item.getBoundingClientRect()
    if (rect.bottom >= 0 && rect.top < viewHeight) {
      item.src = item.dataset.src
      item.removeAttribute('data-src')
    }
  })
}

最后给 window 绑定 onscroll 事件

主要就完成了一个图片懒加载的操作了。但是这样存在较大的性能问题,因为 scroll 事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触发很多次,严重影响页面性能,为了提高网页性能,我们需要一个节流函数来控制函数的多次触发,在一段时间内(如 200ms)只执行一次回调。

下面实现一个节流函数

function throttle(fn, delay) {
  let timer
  let prevTime
  return function (...args) {
    const currTime = Date.now()
    const context = this
    if (!prevTime) prevTime = currTime
    clearTimeout(timer)

    if (currTime - prevTime > delay) {
      prevTime = currTime
      fn.apply(context, args)
      clearTimeout(timer)
      return
    }

    timer = setTimeout(function () {
      prevTime = Date.now()
      timer = null
      fn.apply(context, args)
    }, delay)
  }
}


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scroll', throttle(lazyload, 200))

3、IntersectionObserver

通过上面例子的实现,我们要实现懒加载都需要去监听 scroll 事件,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函数节流的方式来阻止高频率的执行函数,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去计算 scrollTop,offsetHeight 等属性,有没有简单的不需要计算这些属性的方式呢,答案就是 IntersectionObserver。

IntersectionObserver 是一个比较新的 API,可以自动"观察"元素是否可见,Chrome 51+ 已经支持。由于可见(visible)的本质是,目标元素与视口产生一个交叉区,所以这个 API 叫做"交叉观察器"。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用法:

var io =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(callback, option)

// 开始观察
io.observe(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example'))

// 停止观察
io.unobserve(element)

// 关闭观察器
io.disconnect()

IntersectionObserver 是浏览器原生提供的构造函数,接受两个参数:callback 是可见性变化时的回调函数,option 是配置对象(该参数可选)。

目标元素的可见性变化时,就会调用观察器的回调函数 callback。callback 一般会触发两次。一次是目标元素刚刚进入视口(开始可见),另一次是完全离开视口(开始不可见)。

下面我们用 IntersectionObserver 实现图片懒加载

const imgs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All('img[data-src]')
const config = {
  rootMargin: '0px',
  threshold: 0,
}
let observer = new IntersectionObserver((entries, self) => {
  entries.forEach((entry) => {
    if (entry.isIntersecting) {
      let img = entry.target
      let src = img.dataset.src
      if (src) {
        img.src = src
        img.removeAttribute('data-src')
      }
      // 解除观察
      self.unobserve(entry.target)
    }
  })
}, config)

imgs.forEach((image) => {
  observer.observe(image)
})

本内容为合法授权发布,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开发云立场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
CSDN开发云